这首诗《明妃》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对比“无功”的将军李与“忍死”的属国苏,揭示了历史中常有的“谗言”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历史人物与事件融入其中,以“奇功专在美人图”结尾,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
首句“无功愧杀将军李”,借指历史上那些虽有赫赫战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功勋承认或认可的将领,如李广,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遗憾。接着,“忍死徒劳属国苏”则以苏武为例,强调即使忍辱负重,历经生死考验,最终仍可能徒劳无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毕竟谗人还玉汝”一句,转折中蕴含深意,指出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被小人谗言所害的人,最终或许能得到某种形式的公正或补偿,但这种补偿往往来得太迟,甚至可能伴随着个人的牺牲或痛苦。
最后一句“奇功专在美人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它暗示真正的功绩往往不在于战场上的英勇或政治上的权谋,而是在于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个人品德的高尚。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即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忽视,而表面的、虚伪的成就却被过分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