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端阳和果园》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巧妙地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屈原的《离骚》相联系,同时表达了对端午节诗歌创作的一种独特见解。
首句“服艾盈要当采馨”,以端午节佩戴艾草的习俗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端午节时采摘艾草的情景,寓意着对健康与驱邪的祈愿。接着,“怀沙一赋后骚经”引用了屈原的《怀沙》和《离骚》,暗示了端午节与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间的深厚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
“好诗莫向端阳诵,惧有英灵出水听”,这两句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端午节这样的特殊日子诵读诗歌,可能会吸引到屈原等先贤的灵魂前来倾听。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尊重,也蕴含了一种对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即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甚至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与文学的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融入了对文学价值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