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哀邻叟》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与怀念。
首句“共是远行客”,开篇即以“远行客”自比,与邻叟同为旅人,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接着“先归岂复惊?”一句,表达了对邻叟离世的平静接受,或许是因为经历了相似的离别,心中已有准备,故而不再感到震惊或悲痛。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聊因属邻近,未免感平生。”诗人试图在与邻人的交往中找到慰藉,但内心深处的感慨却难以避免。这既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是对逝者留下的痕迹的深深怀念。
“几醉寒暄节,如闻语笑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愁绪,仿佛在寒冷与温暖交替的时节,还能听到邻叟的欢声笑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现实的孤独与记忆中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最后,“终知成寂寞,奈此惜今情。”诗人意识到,尽管他尽力寻找慰藉,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内心的寂寞。对于现在的情感珍惜,却又无法改变逝去的事实,这种矛盾的心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