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回山在泾县西百三十里经蓝山桃花潭皆李白所游也辛未夏予覈田过此

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

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

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

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

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

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

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

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

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

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

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

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

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

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

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

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

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

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

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

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回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势的高峻、云雾缭绕的景象、梯田的密集与错落有致、以及山间小屋的简朴生活。通过对比自己与山中居民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事务的反思。

首段描述了佛回山的雄伟与攀登之艰辛,接着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观,如蜿蜒的山路、静止的白云、高低错落的梯田、茂盛的禾苗和点缀其间的花朵。山间的小屋稀疏分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诗人自嘲自己虽身处山中,却无居所,只能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就地而坐,感受四壁的自然风过。夜晚,山谷寂静,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仍需盖厚重的被子保暖。山中的鸟儿叫声凄厉,似乎在表达某种不满,诗人对此深感同情,同时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后段则转向对历史的感慨,提及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官场事务的自我反省。诗人认为,尽管自己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但至少可以欣赏山泉的美景,以此作为心灵的慰藉。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而不是像某些官员那样徒增百姓的忧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江美景的赞美,并期待能有机会洗涤心中的尘埃,展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622)

钟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改籍琼山。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 字:仲实
  • 籍贯:明广东崖州
  • 生卒年:?—1544

相关古诗词

题赵清献公琴鹤图

青袍白马成都路,虞琴裹囊鹤翎素。

鹤鸣雅称角徵清,琴调解教羽衣舞。

羽衣起舞群鸟空,瑶弦簸动鱼凫风。

遂令蜀魄收啼血,水增涓洁山增崇。

一自兼收入画工,至今孤桐羁羽与公炳炳齐崆峒。

形式: 古风

舆议卷为桐城张大尹作

有客出自齐鲁区,铿金戛玉风骨殊。

分符桐邑几何许,坐令漓薄还醇醹。

嘘吸变化若有助,黄童白叟交欢呼。

共言使君仁,如决巨浸来五湖,使我污浊尽洗枯槁苏。

鸺鶅无声原壑静,村南村北不烦敲扑输官租。

欲凭秋水问颜色,寒光湛湛悬冰壶。

吁嗟,安得如公数百辈,分置列辟翊我烈祖万世丕丕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甲戌四月过蓬辣滩

榄潭东下溪流恶,恶滩自古传蓬辣。

平澎百里闻鍧雷,怪石谽谺剑相搏。

百夫推挽仆且僵,仓黄急唤黄头郎。

须臾修绠忽中绝,一落千丈魂飞扬。

蛟螭磷磷齧舟碎,命如蚶蚬遭沸汤。

呜呼,命如蚶蚬遭沸汤,君欲南征殊莫忙。

形式: 古风

芍药未开

南山排翠当门扉,材拙最宜官务冷。

循檐低首看花枝,绿跗挺挺翘相并。

架南已吐白蔷薇,红药当阶开尚迟。

儿童不知春早晚,系之彩色为花媒。

东风吹嘘力犹浅,含羞微露胭脂脸。

韬华孕馥待充盈,不肯轻狂斗娇艳。

我闻此花三千种,于中金紫古来重。

广陵四相非偶然,奇根异萼藏神用。

吁嗟此语安足凭,花自无情人有情。

已约朋寮待花发,把酒齐开双眼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