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

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

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

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泌水滔滔能解渴,足以安慰饥饿的孩子们。
我自怨自己误入了读书人的道路,如今连笛声也追寻着去往佛寺。
文书繁多,无法满足官府差役的需求,我的名字也越来越少被人提及。
还未准备好回归田园的生活,只能静观槐树下的阴凉慢慢移动。

注释

泌水:比喻清澈的流水。
洋洋:形容水流盛大。
乐饥:使饥饿的人感到快乐。
囊粟:口袋里的粮食。
儿啼:孩子的哭泣。
儒误:误入儒家的道路,指读书求仕。
鸣笳:吹响胡笳,此处可能象征寻求宁静。
佛祠:佛教寺庙。
文字:文书,指官府公文。
吏役:官府的差事。
姓名:自己的名字。
人知:被人知晓。
一廛:一户人家,此处指田园。
归耕计:回归田园的打算。
槐堂:槐树下的厅堂,代指居所。
绿荫移:树荫移动,暗示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随同太守参与祭祀活动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感慨。首句"泌水洋洋可乐饥"以泌水比喻生活中的些许安慰,如同流水可以解渴,暗示了生活的艰难但仍有少许乐趣。"强寻囊粟止儿啼"写出了诗人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勉强寻找食物来安抚孩子的哭泣,体现了生活的艰辛。

"自怜蠹简为儒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做儒生,却陷入贫困的无奈,"蠹简"象征着破旧的书籍,暗示了读书人的清贫。"也逐鸣笳到佛祠"则反映出在困境中,诗人甚至不得不去寺庙祈求心灵的慰藉。

"文字不堪供吏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厌倦,认为自己的才学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反而成了官府差役的负担。"姓名渐喜少人知"则流露出诗人渴望淡出世俗名利,希望别人不再过多关注自己。

最后两句"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目前尚未实现,只能静观岁月流逝,槐树的绿荫变换,寓示着时光荏苒,生活无望改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无奈与期待,以及对仕途和归隐的不同态度。

收录诗词(134)

周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博鸡

庆元夏四月,所至喧博鸡。

小市车不通,引首望其逵。

鸡笼三尺高,鸡价千钱提。

苦云输钱少,取取斗样归。

小儿博手短,颠走歌呼齐。

搜携遍村墅,往往空其栖。

或买鹅代之,亦取鸡为辞。

仆夫告我言,官人那未知。

聚呶已跨日,来初知为谁。

余无五行学,觉有纤芥疑。

老距不可臛,利觜长安施。

更讶十钱片,一博多得之。

归寻故老问,始云眼见希。

因之互猜愕,传来又夸毗。

或谓近鸡祸,或言鸡者饥。

岁行将在酉,事应恐在兹。

圣明攸好德,百祲潜光辉。

蠢兹朱衣者,万万不关时。

但疑一种类,争雄无兼雌。

更恐坊市内,相望野鸡啼。

岂将有微沴,神者预启其。

乖风感乖气,朗鉴尚表微。

人言良过矣,邦禁亦未非。

我欲效风人,聊赋博鸡诗。

形式: 古风

喜鹊(其二)

火龟已食幽贞墨,乾鹊犹将吉语传。

高处营巢君自好,张罗门外尔徒喧。

形式: 七言绝句

赋里人亭前三立石

昔人藏巧拙,收拾老亭云。

雨溜漫天凿,年侵见石心。

支撑非尔力,秉执俨如临。

亦有浑浑气,唯嗟骨未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暮春

兹辰如翻车,其行靡脱毂。

春无十日妍,见此条蔓绿。

苍苔拾落花,天膏尚如沐。

足身岂不好,反覆看已熟。

惟有白石子,粲粲菖蒲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