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朩兰花.赵真还先生别号半僧,索赠

名于何自。云俗云僧俱未是。甚事名曾。

仍旧还他号半僧。依然一我。唤马呼牛无不可。

若说先生。还算无名是的名。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名”的本质与价值。诗人通过与赵真还先生的对话,揭示了“名”并非源自世俗或僧侣身份,而在于个人的真实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的和谐统一。

首句“名于何自”,提出问题,引出对“名”的思考。接下来,“云俗云僧俱未是”,否定了一般人对“名”的理解,指出“名”并非仅由世俗或僧侣身份所决定。紧接着,“甚事名曾,仍旧还他号半僧”,进一步阐述,真正的“名”应源于个人内心的认同与社会角色的契合,即使在被称作“半僧”的情况下,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身份定位。

“依然一我,唤马呼牛无不可”,强调了个人真实性的核心地位,无论外界如何称呼,只要符合自己的内心认同,都是合理的。这种自我认知的自由与开放,体现了对个性的尊重和对社会角色多样性的接纳。

最后,“若说先生,还算无名是的名”,总结观点,指出在真正理解并接受自我之后,所谓的“名”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内在的自我认知与和谐已经足够。这里的“名”不仅指外在的名声,更涵盖了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角色以及与世界的和谐相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与赵真还先生的对话,深刻探讨了“名”的内涵,强调了个人内在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一基础上,真正的“名”并非外在的荣誉或称号,而是内在的自我实现与和谐。

收录诗词(129)

黄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减字朩兰花.生日

当年四十。走马长安冲雨雪。又五年来。

寥落柴门酒一杯。从今以后。樵斧渔罾都制就。

三两村翁。快活青山绿水中。

形式:

清平乐.磁州晓起见床头积雪

霏霏春云,夜半床头积。

天女怪君春梦热,碾碎玉花轻掷。晓来对影盘桓。

无聊犹倚阑干。谁是联吟谢女,居然高卧袁安。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更漏子.春去

怕春来,愁春去。分付黄鹂留住。留不住,恝还行。

黄鹂三两声。絮如飞,花又落。人在画楼香阁。

空自惜,有谁怜。春风年复年。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画堂春.新月。和韵

夕阳隐隐柳梢头。隔林红晕西洲。

回看天外子陵钩。钓起新愁。

何处长搴罗幕,有人独倚高楼。新愁又怕旧愁留。

一笔轻勾。

形式: 词牌: 画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