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自银林至东灞登舟寄宣城亲戚

晓山障望眼,脉脉紫翠横。

澄江已不见,况乃江上城。

结束治野装,木末浮三星。

羸马陇头嘶,小车谷中鸣。

亭亭东灞树,练练绿浦明。

篙师笑迎我,新涨没蘋汀。

径投一叶去,云水相与平。

聊将尘土面,照此玻瓈清。

怀我二三友,高堂晨欲兴。

风细桐叶堕,露浓荷盖倾。

凝香绕燕几,安知路傍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拂晓的山峦遮挡视线,脉脉含情的紫色翠绿横陈。
清澈的江水已经消失,更何况那江面上的城市。
收拾行装准备离去,木梢上浮动着三颗星宿。
瘦弱的马儿在陇头长嘶,小车在山谷间回响。
东边的灞桥柳树挺立,绿色的水边明亮如镜。
撑篙人笑着迎接我,新涨的水已淹没蘋花洲。
我径直乘舟而去,云水之间仿佛与世无争。
暂且用尘土覆盖的脸庞,映照这玻璃般清澈的水面。
怀念我的二三好友,他们在高堂清晨兴起。
微风吹落桐叶轻盈,露水打湿荷叶倾斜。
香气萦绕在燕几周围,又怎能体会路边的情景。

注释

晓山:清晨的山。
障望眼:阻挡视线。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紫翠:紫色和翠绿。
澄江:清澈的江水。
江上城:江边的城市。
结束治野装:收拾行装。
木末:树梢。
陇头:高地。
小车:小车。
谷中鸣:山谷间响起声音。
亭亭:挺立的样子。
练练:清澈的样子。
篙师:撑船的人。
新涨:新来的涨水。
径投:径直投入。
云水:云雾和水。
尘土面:尘土覆盖的脸。
玻瓈清:像玻璃一样清澈。
怀:怀念。
二三友:二三个朋友。
风细:微风轻柔。
露浓:露水浓重。
凝香:香气凝聚。
燕几:放置物品的小几。
安知:怎能知道。
路傍:路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银林出发,途经东灞,乘舟前往宣城亲戚的情景。诗人通过晓山的紫翠、澄江的消失、江上城的渺远,展现了旅途的清新景色。他换上简朴的野外服装,马匹在陇头嘶鸣,小车在山谷回荡,增添了旅途的生动画面。

在东灞,诗人注意到岸边的碧绿柳树和明亮的水边,篙师的笑容和新涨的江水更显亲切。他乘舟而去,水面与天际相接,尘世的烦恼仿佛被清澈的水洗净。诗人借此表达对远方亲戚的思念,以及对高堂亲友早晨兴起的想象。

沿途的细节如桐叶飘落、露水打湿荷叶,还有萦绕的香气和燕几旁的情思,都透露出诗人细腻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晓诣三井观

路转市声远,宽閒古城东。

适从红尘来,忽入苍烟丛。

槿心倾秾露,芋叶翻微风。

秋阳澹篱落,残暑不必攻。

野老熟睡起,日高首如蓬。

官身骑官马,君应笑龙钟。

形式: 古风

晓起信笔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形式: 古风

桃花铺

老蕨漫山凤尾张,青枫直干如攒枪。

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恶淖深神惨伤。

阴崖风生吹客急,草中枯株似人立。

昳晡卓幕先下程,将士黄昏始相及。

形式: 古风

桑岭

回肠山百盘,挥手天一握。

俯惊危栈穿,仰诧飞石落。

挽舆如挽舟,绝叫断双笮。

怪蔓缠枯槎,瘠草被幽壑。

此岂车马路,谁云强刊凿。

人言远游好,呼来试著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