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薛二(其二)

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

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

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薛二(其二)》。诗中以“东西二樵山”为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日与月”比作两座山,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座山虽相望却难以相知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开篇即以“日与月”象征东西二樵山,不仅形象生动,更蕴含着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距离感。山虽相望,却因距离而无法直接交流,只能在梦中寻求彼此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接下来,“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 描述了东樵山的壮观景象,四百多座山峰高低错落,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而“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桥梁,虽然无法达到千丈之长,但依然连接着东西两山,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跨越时空的延伸。

最后,“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总结了诗的主题,再次强调了东西两山的对比与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如同这两座山一样,虽然遥远,却始终相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夷门行(其一)

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形式: 古风

夷门行(其二)

自迎监门劳玉趾,引车回入大梁市。

从骑皆惊骂小人,岂知嬴乃为公子。

刎颈送君君勿悲,为酬晋鄙血淋漓。

效命只须进朱亥,报恩况复得如姬。

卖浆博徒贤似汝,殷勤问步频相许。

天下无双是妄人,平原多客空豪举。

威名尽出抱关人,率领诸侯遂抑秦。

末路可怜长夜饮,东门草蔓失城闉。

形式: 古风

易水行

荆卿匕首渐离筑,诸侯宾客一时哭。

筑声总为故人悲,下报知交擿不迟。

白首相要在一死,缟冠相送未多时。

生劫宁因燕太子,深雠多为樊于期。

风雨萧萧生易水,一歌直与招魂似。

吾家渐离应与俱,彼竖舞阳安用此。

亦知此去事无成,争奈田光一死轻。

剑术虽工亦何益,丈夫原不为功名。

形式: 古风

博浪行

一声震动惊秦始,猛过当年椎晋鄙。

山东豪俊尽生心,圯上老人应不喜。

英雄坚忍事方成,徼幸何须学庆卿。

副车误中知天意,要使沙丘载臭行。

扶苏不得作天子,总在沙丘龙一死。

可怜百万死秦孤,祗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花。

报赵尽倾秦郡县,报韩只得博浪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