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屯田知楚州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淮南的树叶因秋风而飘落,淮河上的官员出行了。
远处的高帆在天际出现,河岸的官员们迎接他的到来。
夜晚的潮水漫过废弃的堤坝,秋月照亮了孤独的城市。
他期待着像文翁那样带来教化,因为这里向来轻视教育。

注释

淮南:指淮南地区。
木叶:秋天的落叶。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天外:远方。
沙头:河边的沙滩。
候吏:等候的官员。
废埭:废弃的堤坝。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文翁:西汉时期蜀郡太守,以兴办教育闻名。
化:教化,影响。
轻:轻视,不重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魏屯田知楚州》,通过对淮南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当地官员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对教育改善的热望。首句“淮南木叶惊”以落叶象征季节更替,引出楚州官吏出行的情境。次句“淮上使君行”点明了人物身份,暗示着新的管理即将开始。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两句通过海上的船只和岸边迎接的官员,描绘出迎接官员的场景,显示出地方官员的重视和欢迎之情。接下来,“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描绘了夜晚潮水涨落、月光照耀下的废弃堤坝和孤独之城,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

最后两句“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诗人表达了对前任文翁般教育改革的期待,希望现任官员能像文翁那样以教化改变当地的轻浮之风。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深沉思考和对教育改善的殷切期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綵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捲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王龙图知江陵

捧诏出荆州,天心寄远忧。

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祖軷山川阔,歌骊道路愁。

吏迎多越乘,兵卫粲吴钩。

地与蛮溪接,江通汉水流。

风宜橘林赋,俗尚竹枝讴。

樽俎思畴日,烟云感旧游。

终当劳侍从,宁久渚宫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

雨馀残照在,塘静独行行。

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

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决决流泉活,濛濛夕雾平。

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

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

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

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

始谪夷陵日,当居建德年。

一书冤逐客,四咏继称贤。

自谓临江徼,相逢莫我先。

白醪封画榼,素鲤养泓泉。

戒吏收山栗,呼童惜沼莲。

只期东浦过,共醉小溪边。

日日占风势,时时到水堧。

安知贪挂席,不肯暂回船。

自尔皆无定,归欤亦未然。

指程几一月,溯险历三千。

鱼鸟都难问,音尘杳莫传。

因之走羸仆,试与访南迁。

比及过牛峡,还闻迎璧田。

报言虽不获,吉语喜多全。

我解归尧阙,君移近汉渊。

问途曾未远,命驾亦何缘。

衰野今行矣,隆中有待焉。

乡亭瓜接轸,风化蚁同膻。

即欲朋簪盍,翻为俗事牵。

爱婴娇哑哑,嗜寝复便便。

鸡黍烦为具,轮辕岂得前。

寄声勤以谢,幸子恕而怜。

来贶诚为望,论情恐未捐。

尝亲马南郡,果谒谢临川。

遂得窥颜色,重忻论简编。

聊咨别后著,大出箧中篇。

问传轻何学,言诗诋郑笺。

飘流信穷厄,探讨愈精专。

道旧终忘倦,评文欲废眠。

宁知主人贵,但见左鱼悬。

所至同风月,相欢忆涧瀍。

清歌嗟在耳,素发怪侵颠。

翠堞时登眺,芳洲屡溯沿。

难醒拨醅醁,殊厌落头鲜。

坐竹听啼鸟,临流聒嘒蝉。

孤亭起归梦,南陌去扬鞭。

出饯陪双旆,方蕲历广瀍。

始生山吏敬,颇释利途邅。

会面辞何吐,离膺事已填。

空馀郡楼望,野色际平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