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梅已绿阴忽见一花甚香

此枝绿阴繁,枝上子如豆。

一花袖然见,香襞苔藓透。

虽同梨云梦,亦出桃李右。

矜骄若自惜,终觉老而瘦。

昔占百花先,今处百花后。

春风少年场,尤当敬耆旧。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翻译

这枝叶茂盛,枝头上结的果实像豆粒。
偶尔一朵花悄然绽放,香气穿透苔藓弥漫。
虽然它与梨花梦境相似,但仍胜过桃李。
它骄傲自持,仿佛在自我珍爱中,渐渐显得衰老而清瘦。
过去它曾率先开放,如今却退居百花之后。
在春风中的青春舞台上,更应尊重年长者。

注释

枝:树枝。
繁:茂盛。
子:果实。
如:像。
袖然:悄然。
见:显现。
香:香气。
襞:皱褶。
苔藓:青苔。
梨云梦:梨花般的梦境。
桃李:桃树和李树。
矜骄:骄傲。
自惜:自我珍爱。
老而瘦:衰老而清瘦。
昔:过去。
占:领先。
百花先:最先开放。
今:现在。
百花后:百花凋零后。
后:之后。
春风:春风。
少年场:青春舞台。
耆旧:年长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庭院景象。"此枝绿阴繁,枝上子如豆",开篇便以浓墨重彩勾勒出梅树繁茂的枝叶和成熟的果实,这里的“绿阴”不仅形容了植物的颜色,也映衬出了春天的气息。而“一花袖然见,香襞苔藓透”,则是诗人捕捉到了一朵独自盛开的梅花,它的香气如同从衣袖中逸散,穿越了地面的苔藓,直达心灵的深处。

诗人的情感在"矜骄若自惜,终觉老而瘦"这两句中得到了展现。这里的“矜骄”并非贬义,反而是一种自信与珍视之情。梅花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但仍保持着自己的高洁与独特,这份矜持和自尊,恰似诗人对待自己艺术的态度——即便年华老去,也不失其骨骼清奇。

"昔占百花先,今处百花后"两句,表达了梅花在百花之中独树一帜的特性。它不与其他花朵争艳,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时节和位置,既有着先行者之姿,又享受着孤独后的自在。

最后,诗人通过"春风少年场,尤当敬耆旧"表达了一种对岁月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珍视。在欢乐的春日里,虽然少年们的活力无可比拟,但诗人更提倡尊崇那些历经沧桑、饱含智慧的老者。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独特之美,更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待生活与艺术的态度,以及对时间和传统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小斋四花.水仙

翠翘玉搔头,湘妃赴蓬岛。

如何谱骚人,不收此香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小斋四花.梅

艾纳护春香,横枝偃霜月。

绝怜玉妃面,化作铁汉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

小斋四花.菊

晶晶雪前黄,矫矫霜下杰。

秋香宁可衰,相与全晚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小斋四花.蜡梅

别作一家春,故畹已禾黍。

黄香从何来,谁为东风主。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