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枝绿阴繁,枝上子如豆。
一花袖然见,香襞苔藓透。
虽同梨云梦,亦出桃李右。
矜骄若自惜,终觉老而瘦。
昔占百花先,今处百花后。
春风少年场,尤当敬耆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庭院景象。"此枝绿阴繁,枝上子如豆",开篇便以浓墨重彩勾勒出梅树繁茂的枝叶和成熟的果实,这里的“绿阴”不仅形容了植物的颜色,也映衬出了春天的气息。而“一花袖然见,香襞苔藓透”,则是诗人捕捉到了一朵独自盛开的梅花,它的香气如同从衣袖中逸散,穿越了地面的苔藓,直达心灵的深处。
诗人的情感在"矜骄若自惜,终觉老而瘦"这两句中得到了展现。这里的“矜骄”并非贬义,反而是一种自信与珍视之情。梅花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但仍保持着自己的高洁与独特,这份矜持和自尊,恰似诗人对待自己艺术的态度——即便年华老去,也不失其骨骼清奇。
"昔占百花先,今处百花后"两句,表达了梅花在百花之中独树一帜的特性。它不与其他花朵争艳,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时节和位置,既有着先行者之姿,又享受着孤独后的自在。
最后,诗人通过"春风少年场,尤当敬耆旧"表达了一种对岁月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珍视。在欢乐的春日里,虽然少年们的活力无可比拟,但诗人更提倡尊崇那些历经沧桑、饱含智慧的老者。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独特之美,更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待生活与艺术的态度,以及对时间和传统的深刻认识。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翠翘玉搔头,湘妃赴蓬岛。
如何谱骚人,不收此香草。
艾纳护春香,横枝偃霜月。
绝怜玉妃面,化作铁汉骨。
晶晶雪前黄,矫矫霜下杰。
秋香宁可衰,相与全晚节。
别作一家春,故畹已禾黍。
黄香从何来,谁为东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