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其九)

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盛时不贵珍奇物,彝舶无多到粤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的海上贸易景象,展现了当时开放的海疆政策与繁荣的海上交流。首句“海不扬波万国通”形象地描绘了海面平静,四海之内各国商船往来畅通无阻的景象,体现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接着,“三吴闽浙各乘风”进一步说明了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参与海上贸易活动,借助季风的力量,船只能够顺利航行,展现了东南沿海经济的活跃与繁荣。

“盛时不贵珍奇物”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财富的态度,强调了在国家繁荣时期,人们更注重实际需求而非奢侈品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进步。最后,“彝舶无多到粤中”可能是指当时到达广东地区的外国船只数量并不算多,这可能是由于地理、政治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广东作为对外贸易重要港口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贸易的景象,反映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开放,以及对外交流的活跃,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铙歌(其十)

碧眼番彝剑在襟,百年贡市海门深。

逢人不作中华拜,脱帽为恭自掩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铙歌(其十一)

铜鼓千峰击浪鸣,十帆过角九帆倾。

军中胜算饶奇道,潭滘新开近且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铙歌(其十二)

广济桥新跨鳄溪,晴波千丈落虹蜺。

丰碑深勒蛟龙字,多少行人驻马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铙歌(其十三)

汉法由来重五铢,粤南铜少未开炉。

频年鼓铸民称便,村店非钱酒不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