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御画紫芥

荒园老蔓菁,空见根叶大。

苦硬螫人口,弃去何足赖。

穰穰来万蚁,微醒有馀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芜园中紫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生态互动。牟巘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紫芥生长环境的荒凉与生命力的顽强。

“荒园老蔓菁”,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背景——荒废的园地,古老的蔓菁。这不仅暗示了紫芥生长环境的恶劣,也预示着其生命力的坚韧。然而,“空见根叶大”一句转折,指出尽管根部庞大,但整体上紫芥并未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反而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无奈。

接着,“苦硬螫人口,弃去何足赖”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紫芥的特性。这里的“苦硬”不仅指其口感,也暗喻了紫芥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周围生物可能带来的伤害或不适。“弃去何足赖”则表达了对紫芥价值的质疑,似乎在说,这样的植物,被抛弃也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诗人的观察并未止于此。接下来,“穰穰来万蚁”一句,引入了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角色——蚂蚁。这些小生命在紫芥上聚集,似乎在寻找食物或是建立自己的家园。而“微醒有馀嘬”则描绘了蚂蚁们在紫芥上活动的情景,虽然它们的行为可能对紫芥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与生态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紫芥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牟巘以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岳君举用东阳法酿酒味颇蕴藉长儿携归偶得数语

昔屡饮东阳,往往错认水。

次公似少猛,汲生终戆耳。

知我野心性,雅不便软美。

契阔二十年,那复此风味。

饮酒真饮蜜,直欲呕心胃。

儿从南塘归,殷勤有佳遗。

公等久要在,相看犹故意。

曲江加蕴藉,郑公殊妩媚。

一见极倾倒,吻渴不能止。

正性固自存,遽莫测其际。

徐觉和以诤,虽劲还可喜。

酒固未易知,知酒亦非易。

酩酊何适从,不夷而不惠。

形式: 古风

送唐同知

平生一寸心,神游梦华录。

喜君晚相遇,风景宛在目。

肯为此邦来,大是渠侬福。

我但饮若水,生意已俱复。

轧轧寒女手,何事嗟空轴。

欲去复停车,为尔两眉蹙。

犹是前叔度,五裤回馀燠。

千家万家喜,吾意始云足。

路稳驱车去,祖帐纷相属。

贺下不贺上,此语传古俗。

况携善颂归,亲舍喜可掬。

炰羔倾家酿,欢声动邻曲。

麾节愿早还,春风棠树绿。

形式: 古风

适安斋

天圆如旋磨,万古几曾息。

日毂环之走,西坠俄东出。

圣贤法天运,所以长汲汲。

大禹生胼胝,孔弗遑煖席。

客寝何太康,人或规不及。

亦有功名者,斋内运甓百。

不放身暂閒,苦欲劳筋骨。

如何适安斋,燕处甘暇佚。

此斋匪侈丽,易安取容膝。

竹几对藜床,左右置书册。

有时值佳友,从容遂竟日。

体适任屈伸,意适任语默。

惟其适之安,适且忘吾适。

向来孤山老,保此踰耄耋。

以安遗子孙,此计固已得。

人生天地间,何事非吾职。

夜思昼所为,然后安可即。

况君抱修能,当念踵前业。

相期在万里,无从守一室。

精义以致用,龙蛇岂其蛰。

形式: 古风

仲实示中秋诗甚恨不同此乐用韵一笑病中殊无思也

谁其持冰炭,晨夕闯我庭。

遥哉水帝后,乃有此宁馨。

不受百药镌,奈何顽且冥。

是时八月半,无云天正清。

居然作灾怪,流汗如翻瓶。

捕逐出八荒,弱步愁□□。

而子方寘酒,宾主更醉醒。

作诗调明月,顾兔下乞灵。

饮量闻小减,犹能吸南溟。

客疾扫已空,荡荡白云扃。

何必效渊明,苦问神影形。

吾生七望八,朏朒知几经。

不乐复奚为,羡子鬓未星。

何时定一来,眼中见鸾停。

软语到夜阑,发火烹中泠。

诵子新诗篇,我亦能静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