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有客过西樵烟霞洞有作答之》描绘了一幅隐逸与来访者相遇的画面。首句“我庐在烟霞”展现了诗人居所的超凡脱俗,仿佛隐匿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次句“逍遥出云端”则传达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超越尘世的束缚。
“天空鸟道绝,江迥柴门閒”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只有飞鸟的踪迹和远方江面的开阔,以及简朴的柴门,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接下来的“翩翩者谁子,放歌来叩关”引入了来访者,其轻盈的姿态和放声高歌,打破了洞中的寂静,也暗示了友情的互动。
“昔为青衿彦,今为入幕贤”是对来访者的赞美,称其过去是学识出众的书生,如今更是才德兼备的幕僚。最后两句“手持纲成策,爽气淩高寒”,以“纲成策”象征智慧和策略,表达对来访者才华的敬佩,同时“爽气淩高寒”则赞美其高尚的品格,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清朗之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既展示了诗人自己的隐逸生活,又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