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水面如眼波流转,山峦似女子黛眉聚拢。
想问远行的人要去何方,就在那眉眼含笑的地方。
刚刚送走春天归去,如今又要送你离去。
如果能赶在江南遇见春天,定要与春同住不离。

注释

水:比喻水面。
眼波横: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像眼睛流转的眼波。
山:指山峦。
眉峰聚:形容山峦如同女子的眉毛聚集在一起。
行人:远行的人。
眉眼盈盈处:指女子含笑的眉眼,代指女子所在的地方。
才始:刚刚开始。
送春归:送别春天离开。
君:你,这里指朋友。
江南:江南地区。
赶上春:遇见春天。
千万:务必,一定。
和春住:与春天一同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观的作品,名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诗中通过对水波和山峰的描绘,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表情和神态,展示了一种动人情感的情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将水与眼波相联系,山与眉峰相比较,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期待和等待的情状。诗人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远行者的关切和牵挂。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里,“眉眼盈盈”形容的是目光中流露出的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远行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两句表达了时序的流转和离别的连绵,春天即将过去,而朋友也要离开,这种重叠的情感让人感到难以割舍。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人的期望是,即使朋友到了江南,也希望他能与春天共处,不要急于离去。这不仅是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在强调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语言简洁优美,意境凄清而不失温馨,是一首表达别离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35)

王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 字:通叟
  • 生卒年:1035--1100

相关古诗词

天香

霜瓦鸳鸯,风帘翡翠,今年早是寒少。

矮钉明窗,侧开朱户,断莫乱教人到。

重阴未解,云共雪、商量不了。

青帐垂毡要密,红炉收围宜小。呵梅弄妆试巧。

绣罗衣、瑞云芝草。伴我语时同语,笑时同笑。

已被金尊劝倒。又唱个新词故相恼。

尽道穷冬,元来恁好。

形式: 词牌: 天香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

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惹清香,偎媚暖。爱香爱暖金杯满。

问春怎管。大家拼、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

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形式: 词牌: 忆黄梅

木兰花令.柳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失调名

十三妮子绿窗中。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