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西郊即事韵三首(其一)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推本骚人言。

安知四时皆足乐,但愿一切长无冤。

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

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古人每逢秋天常常引发悲伤的情绪,常常追溯到诗人的言论中寻找答案。
怎么知道四季都有快乐呢?只希望一切都能长久没有冤屈。
山林与都市的生活如同过去的梦境,繁荣衰败、开花凋谢都有其根源。
倒不如沉醉在其中,不去比较春兰秋菊的价值,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注释

昔人:古人。
悲思:悲伤的情绪。
推本:追溯根源。
骚人:诗人。
四时:四季。
皆足乐:都有快乐。
长无冤:长久没有冤屈。
山林:山林生活。
朝市:都市生活。
昔梦:过去的梦想。
荣悴:繁荣衰败。
开落:开花凋谢。
沉醉:沉浸。
万事:一切事情。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
谁能论:谁能分辨。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廖行之的《又次西郊即事韵三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以古人逢秋常生悲情为引,质疑为何仅将悲秋情绪归咎于骚人的诗句。他认为四季都有其乐趣,不应单一地沉浸在悲苦之中,希望世间万物都能和平共处,没有冤仇。

诗人进一步指出,山林与朝市的生活都曾是自己的梦想,事物的兴衰荣枯皆有其自然规律。他选择沉醉于当下,不执着于比较春兰秋菊的价值,暗示人生不必过于计较短暂的得失,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无需过多评说。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超脱物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展现出宋代士大夫对于生活哲学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上湖北赵司仓三首(其三)

廷尉年来犴狱清,更凭藻鉴惠诸生。

新奇往往多闻罢,朴鲁区区亦竟成。

已见规模通造化,会看勋业正钧衡。

先生小试澄清手,天下颙颙望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枣道中

疾雷将雨风怒号,夜半破屋声嘈嘈。

平明野水一犁满,浮云忽散青山高。

三湘归来故清绝,半载何事徒捐劳。

可怜辜负春已晚,莺老花残空浊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书怀寄黄梦立

荆山之璞天下奇,韫藏待价其谁知。

楚庭已作再献客,楚国未识连城姿。

世间万事乃如此,遇否在天而已矣。

龙螭尚尔困泥蟠,可是纷纷肆蚖虺。

人生安可论穷通,失马有时同塞翁。

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形式: 古风

书诗隐何元仲诗卷

歌舞纯周雅,风流见夏时。

可能供痛饮,无畏误雌霓。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