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中华盖洞,石气冷萧萧。
不见眠云客,惟逢避雨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秘道观的画面。"山中华盖洞"暗示了紫薇庵坐落在深山之中,犹如被翠绿的华盖遮掩,环境清幽。"石气冷萧萧"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寂静与清凉,仿佛石头上都弥漫着冷冽的气息。
诗人笔下的"不见眠云客",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或高士,他们已经超脱尘世,不眠于世俗之事,使得紫薇庵更显得超凡脱俗。而"惟逢避雨樵"则描绘了一个平凡的樵夫,他因避雨而来到庵前,与世外高人形成对比,增添了人间烟火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紫薇庵的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神秘与世俗元素,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萨都剌的笔触细腻,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山中仙境。
不详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研珠滴露清,自点太玄经。
尽日无人到,小窗兰叶青。
孤舟横野水,门外雪晴初。
白日莫放鹤,青溪閒钓鱼。
江南正月半,犹自有梅花。
踏雪去何处,青溪道士家。
野鹤如人长,迎风理毛羽。
独立秋雨凉,人来忽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