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斋

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形式: 古风

翻译

战乱本就多灾多难,贤明的人却有明确的原则。
世间的一切都源于仁义,规章制度如同日月般清晰。
国家和人民因此不会犯错,即使闭门独处也不是为了反省。
他依然像盖公那样廉洁,让我在清静中沉醉。
春风吹过,花朵装饰了门庭,午睡时阳光在墙上移动。
我早已在铃声响起前做好准备,官吏到来也不需通报。

注释

乱离:战乱。
固:本来。
要领:原则。
仁义:道德准则。
条教:规章制度。
炳:明显。
邦民:国家人民。
犯:犯错。
省:反省。
肖:效仿。
盖公:古代廉洁官员。
春风:春天的风。
花满门:花开满门。
转影:光影移动。
戒铃:警铃。
吏至:官吏到来。
辄请:立即请示。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自家书房“铃斋”中的感悟与抒情。诗的开篇“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表达了对动荡社会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智者能够洞察世事、掌握关键的赞赏。“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则是说到治国理政应以仁义为根本,而教育和教化应当像日月一样明亮而持续。这两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即强调伦理道德在社会秩序中的基础作用。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表达的是只要国民遵循道德,就不会有过错,而诗人自己则是关闭书房之门,独自反思,不为外界所扰。接着的“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净”中,“盖公”可能指代古代圣贤或理想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模仿他们的德行来使自己得到心灵上的净化和满足。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的风吹拂过,书房门前花开满径,而午后的梦境中,太阳的光影似乎也在移动变化。这些自然景象为诗人带来了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则是说到诗人早已经将书房之门关闭,不再轻易接待来访者,即使是官员到来,也不会随意应邀。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重视,以及对外界干扰的一种排斥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清净、生活平静的心愿,同时也展示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成

越罗与蜀锦,被体何其华。

豹胎与猩唇,适口良自佳。

佳美未必得,饱暖不可赊。

明通纸胜雪,乐昌墨如鸦。

更招南浦石,四友相宠加。

谩薰新宁香,时烹固陵茶。

萧然文字间,亦足为生涯。

形式: 古风

寄题何子应金华书院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

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

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灺。

士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

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

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

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

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魏相之

胡尘涨中州,大雅欲陵替。

遮眼惟甲兵,开口无丁字。

君从何方来,落落清庙器。

岂觅佳吏部,惠然枉轮驷。

快语真起人,坐久益宏肆。

复归磨破瓦,自写锦囊秘。

敲门遣长须,恍若明星坠。

意远出寥廓,沈谢堪叔季。

昔人重勋业,文章乃馀事。

当其困湮沦,慷慨动幽思。

旧筐傥好在,万代作清吹。

听君发馀论,堂堂蕴经济。

贾生求属国,居然不自试。

飘飘云雨峡,风沙正憔悴。

老聃柱下史,庄周漆园吏。

鸿鹄千里心,蹭蹬戢远翅。

平生有笔砚,艰难不相弃。

得失与忧乐,付此一游戏。

举手忽盈纸,不知老将至。

达士要如此,何必苦酸鼻。

凌江我二友,大非俗士比。

与君共朝夕,可以忘世味。

嗟我谋生拙,汩汩耗元气。

相逢思共载,羁绁但长喟。

别后有新诗,莫忘情所寄。

一瓢落清江,顷刻荷清赐。

一饮一再读,一篇为一醉。

形式: 古风

常君挽词

龟城之山龙蟠崛,山下佳城何郁郁。

一抔黄土百年心,数字寒旌万里骨。

风愁雨悲春色死,生长何方葬于此。

乱离沟壑半公卿,不得如君君有子。

我生苦晚复异县,平生不识先生面。

但闻其见元祐时,伤今思古为此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