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白纻舞歌(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一场春日里的舞蹈表演,充满了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
开篇“春日荏苒花落英”,以春天的流逝和花朵的凋零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时光易逝、繁华终将消散的氛围。接着,“吴姬起舞媚前楹”点明了表演者是来自江南的女子,她们在门前翩翩起舞,姿态柔美,充满魅力。
“回身顿趾迅且轻,纤尘暗暧不及生”描述了舞者的动作之快,连细微的尘埃都来不及产生,展现出她们舞步的轻盈与敏捷。随后,“投袂一转激楚成,徘徊复进为新声”进一步描绘了舞者转身时的动态美,以及她们在舞蹈中不断变换节奏和动作,创造出新的音乐旋律。
“二八敛手停鸣筝,中曲再变豪竹惊”则展示了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当两位年轻女子停止弹奏筝琴时,音乐再次变化,激昂的竹笛声响起,震撼人心。这不仅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表演达到了高潮。
最后,“如矜若怨意未明,馀姿逸态犹纵横”描绘了舞者在舞蹈结束后的余韵,她们的表情或矜持或略带哀怨,但依然展现出独特的风姿和神态。而“妙技绝世色倾城,谁能顾盻感人情”则高度赞扬了舞者的技艺之高超,以及她们的美貌足以令人心动,表达了对这场表演的深深赞叹和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春日舞蹈的美丽与情感,不仅赞美了舞者的才华与魅力,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