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见此德之所以不进者只是此心原不洁静故欲来染之是以未得清明潇洒之乐因思程子云凡有意向皆是欲欲心甚惕然每念平时作诗文著述欲自见之于世周理人事欲得而不失者皆是欲也方欲打点搜出一洗而空之而伦樾溪适柬至云昨梦有司为子起牌坊先拟行道二字为扁仆不可乃以无欲扁之噫岂天意有造于予乎哉夫无欲之义周子为以学圣之要而程子又发明之可谓尽矣吾人循此自立乃圣贤之正脉路也因作诗以答于樾溪复以自警云

神明自灵彻,邪欲乃玷之。

上圣本不染,晶晶著先几。

中贤一以涅,先濯乃其宜。

须臾岂容间,其功在缉熙。

寡之以又寡,无欲成镃基。

无无复无无,至一以为期。

天地得此一,贞观陶化机。

圣人合其德,位育夫何疑。

托梦有深造,上帝岂吾欺。

所欲不在多,二三已云岐。

所同即是欲,程氏真吾师。

感君敦夙好,功磋及其时。

作诗以自佩,顾諟常在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内心纯净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神明自灵彻,邪欲乃玷之”,强调了内心的纯洁对于保持高尚品德的重要性。接着,“上圣本不染,晶晶著先几”表明圣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从不被欲望玷污,他们的行为总是先于世俗的考量。

“中贤一以涅,先濯乃其宜”则指出中等贤人应该通过自我净化来提升自己,而“须臾岂容间,其功在缉熙”强调了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减少欲望、追求“无无复无无”的境界,最终达到“至一以为期”的精神状态。

“天地得此一,贞观陶化机”表达了天地万物都遵循着单一的真理,而“圣人合其德,位育夫何疑”则是对圣人道德品质的高度赞扬。诗人认为圣人的存在是宇宙秩序的体现,他们的德行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所欲不在多,二三已云岐”提醒人们,真正的追求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所同即是欲,程氏真吾师”则引用程颐的观点,强调共同的欲望实际上就是欲望本身,程颐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最后,“感君敦夙好,功磋及其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与时间同步。通过写诗来自我激励,“作诗以自佩,顾諟常在兹”意味着诗人将通过诗歌来铭记并坚持自己的道德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对内心纯净和追求真理的不懈追求。通过引用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诗人构建了一个关于个人道德成长和宇宙真理的宏大图景。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湛甘泉翁上唐山居(其一)

北郭山川凝永夏,上唐门苍染深丛。

清泉数道鸣寒涧,乔木千寻落午风。

金液池边闲白鸟,马家园上翳青松。

甘泉夫子方寻乐,吾道年来得所宗。

形式: 七言律诗

访湛甘泉翁上唐山居(其二)

肩舆遥度越山崔,野色岚光拨不开。

古壁重留丞相记,绿阴高护尚书台。

馌耕浓向交畦聚,听讲云从独鸟来。

翻忆往年冬至梦,淳醪真饮石翁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王岱麓之苍梧访应儆庵

湖平风静蓼花初,曙色珠光映海隅。

鳌背寺边逢学士,膻羊江上访龙图。

殊方别袂情应属,万里同年兴不孤。

莫向苍梧思帝子,九嶷疑望隔仙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项瓯东过访诗以谢之(其一)

使君高谊出尘寰,绿磴扪萝独扣关。

玄论任教玄鸟听,白袍真共白鸥闲。

尊罍尽列依荃渚,旌节相忘隐鹭湾。

自幸野人深此会,不携舟楫入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