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本是匡山种杏人,出山来事碧虚君。
上清欲问因何事,请看先山十丈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四绝(其四)》。诗中,诗人以"匡山种杏人"自比,表达了他出山后追随道教高人"碧虚君"的生活。"上清"一词通常指道教的最高仙境,诗人询问为何要到上清仙境,暗示了他对道家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探索。最后,诗人以"先山十丈文"作为答案,可能是借代或象征,意味着他的内心世界或过去的经历有着深远的启示,就像十丈高的文字般寓意深厚。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个人身份的转换和对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归宿的思考。秦观的诗才在婉约派中独树一帜,此诗也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性的思考。
不详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
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绠汲清宽。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双鬓黑如鸦。
莫誇春色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
云蒸昆山液,月浸蓝田英。
临风咽沆瀣,满腹珠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