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报国寺阁上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联“鹫林朱阁重霄近,俯见风烟接地浮”以“鹫林”和“朱阁”渲染出高耸入云的气势,同时通过“重霄”和“接地浮”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颔联“金阙觚棱深隐雾,碧山红树迥含秋”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中的宫殿与山色,以“金阙”、“碧山”、“红树”等意象,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的更迭。
颈联“可怜车马陵东别,未羡衣冠岘道游”转而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里,“车马”和“衣冠”分别象征着世俗的忙碌与权贵的荣华,而“陵东别”和“岘道游”则可能是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足。
尾联“人事尘劳难可到,凤城斜日重回头”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感叹于人世间种种烦恼与劳碌难以摆脱,即便是身处繁华的京城(凤城),也难以寻得心灵的宁静。最后一句“重回头”既是对过去时光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