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攻汉亡秦计谩奇,君王于汝奈何疑。
可能少缓须臾死,亲见乌江疋马时。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范增墓二首(其一)》以范增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攻汉亡秦计谩奇”,暗示范增曾提出过卓越的战略计谋,试图帮助项羽推翻暴秦,但这些计策并未得到充分采纳。诗人接着说“君王于汝奈何疑”,批评项羽对于范增的信任不足,未能充分利用他的智谋。
“可能少缓须臾死”暗示如果项羽能稍微信任并听取范增的建议,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范增不必过早离世。“亲见乌江疋马时”则描绘了范增可能亲眼目睹项羽在乌江自刎的悲剧场景,这不仅是对范增命运的惋惜,也是对项羽失败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范增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信任与决策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英雄末路的悲凉。
不详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身作重曈骨鲠臣,冢间荒草几经春。
残骸不朽宁多少,曾费黄金四万斤。
游蜂初不识含蝉,偶入花阴搅昼眠。
一线纤腰能几许,枉教瞪目暗垂涎。
仙槎正落斗牛间,散发中流意自闲。
却被君平开口笑,水穷山尽不知还。
恒河沙数渺难穷,过电浮沤转眼空。
惟有故家长不坏,黄花翠竹几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