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吾慕江州陈,宗族七百人。

每食没广席,长幼列坐俱恂恂。

和气感畜犬,百犬共牢食必均。为问此何时?

豺虎磨牙噬生民。

君如弈棋国传舍,天下不复知尊亲。

世上自乱家自理,闭门别有无边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清代诗人陈祖范所作,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景象,旨在表达对当时社会动荡、亲情疏远的忧虑与反思。

首句“吾慕江州陈”,开篇即点明了对古代江州陈氏家族和睦相处的向往与羡慕。接着,“宗族七百人”、“每食没广席,长幼列坐俱恂恂”描绘了一个大家庭和谐共处、秩序井然的场景,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尊重与和谐。尤其是“和气感畜犬,百犬共牢食必均”,以动物的和谐共处来比喻人类社会的和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想化的家庭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以“为问此何时?豺虎磨牙噬生民”揭示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混乱,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使用了“豺虎”这一形象,象征着社会中的恶势力,它们威胁着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接下来,“君如弈棋国传舍,天下不复知尊亲”将个人的命运比作棋盘上的棋子,暗示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甚至失去了对家庭、亲情的感知。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的深切忧虑。

最后,“世上自乱家自理,闭门别有无边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整体混乱,但个体或小群体内部仍能保持和谐的希望。这里的“无边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即使在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

综上所述,《咏史》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和平与和谐的期待。

收录诗词(17)

陈祖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西京训导宣城

老为千里别,何以遣离情。

道有官无小,风清宦易成。

议参秦博士,诗继谢宣城。

遥识青衿子,趋风江畔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沈归愚

把酒论文记往年,隐侯格律敢随肩。

宫中久识元才子,明主终收孟浩然。

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嗤予守兔清江曲,燕树参差怅各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杜少陵诗后

稷契成虚愿,诗篇轶众群。

吐辞皆信史,每饭不忘君。

汗马怀诸将,龙池望五云。

千秋惟白也,可与共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秋柳

摇落西风里,垂条浪不生。

本非攀折候,犹有别离情。

凉露成清滴,寒鸦噪晚声。

吾生饶短发,愁对淡烟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