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邻妇

入水江有鱼,采山林有木。

栖栖东邻孀,悲凉守空屋。

年荒鬻钗钏,服食恒不足。

虽有膝下儿,身为富人仆。

浮生几何时,奄忽风中烛。

一旦寿命终,萧条但床蓐。

骨肉已不收,亲情复谁哭。

徒然束缚去,瘗彼沙冈麓。

为问里中豪,畴能念穷独。

姬文昔埋胔,千载耀芳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悼邻妇》描绘了一位贫困寡妇的辛酸生活。诗的前两句“入水江有鱼,采山林有木”看似写实,实则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即使在自然中寻找生存资源也十分不易。接着,“栖栖东邻孀,悲凉守空屋”直接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和孤独,她的生活充满了凄凉。

“年荒鬻钗钏,服食恒不足”进一步揭示了她的经济困境,连首饰都不得不变卖以维持生计,食物常常匮乏。“膝下儿”虽是她唯一的安慰,却只能作为富人家的仆役,这更显其命运的悲哀。“浮生几何时,奄忽风中烛”比喻人生短暂,如同风中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寡妇去世后的凄凉景象,亲人离散,无人哀悼,死后仅余一床破败。最后,诗人质问乡里的豪强,是否有谁能体恤这位孤苦无依的穷人。结尾引用姬文(即周文王)的典故,表达对这位不幸妇女的深深同情,希望她的美德能像姬文一样被后世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真实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拟古

明月照我室,揽衣起中堂。

北风卷帷幔,罗袜微有霜。

崇兰委芳质,寒螀鸣近床。

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

相思无由理,况此寒夜长。

单居易为感,不觉涕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暮秋过陈氏园林

幽人栖隐处,苔径连深曲。

秋至垂橘黄,霜清大梨熟。

方池汎大影,可以澄心目。

饮水共忘形,何须徇荣禄。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书上清方壶醉墨山水

林下多白云,溪口饶水木。

长啸鸾鹤群,翛然在空谷。

悠悠山色闲,浩浩波光绿。

寄醉墨壶中,惟应道机熟。

形式: 古风

与同志汎舟得净字

登舻发清啸,落日镜湖净。

微月波上澄,归云鸟边迥。

水木生夏凉,孤崖破阴暝。

矧兹簪佩同,复此沧洲兴。

中夜棹歌还,遥峰响烟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