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端坑

千夫挽水水千尺,百夫篝火火青碧。

蛇行猿引争幽宫,日向端溪凿砚石。

端溪石砚美如何,地肺天精山水腋。

宝墨融融津液生,银毫湛湛心手适。

坐令歙石与澄泥,奴隶一朝尽减色。

自从唐宋元明来,鬼斧神工响未寂。

山腹如悬破釜空,百孔千疮罔护惜。

临流我为端山歌,山灵有知定陨泣。

直木先伐古所悲,甘泉先竭事历历。

珠池宝井怨谁招,金矿银坑总自贼。

古来几人如孝肃,肯使精华留余力。

君今有翼飞天涯,天涯难绝匠人迹。

请君变作青石峰,寿与长江共无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程含章的《吊端坑》是一首描绘砚石开采及其寓意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千人合力开采端溪砚石的壮观场景,形象地刻画出人们为了获取珍贵砚石不惜艰辛劳作的情景。"蛇行猿引争幽宫"一句,运用比喻,写出开采者深入山腹寻找砚石的艰难。

接着,诗人赞美端溪石砚的精美,称其为"地肺天精山水腋",强调其自然精华。砚石的制作过程被赋予生命,"宝墨融融津液生,银毫湛湛心手适",表达了制砚技艺的高超和使用的愉悦。

然而,诗人也揭示了对资源过度开采的忧虑,"坐令歙石与澄泥,奴隶一朝尽减色",暗示了砚石资源的枯竭和工匠地位的下降。他以历史为例,批评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呼吁要有节制,如孝肃一般珍惜资源。

最后,诗人寄寓深意,希望读者能珍视砚石文化,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匠人的技艺也不会消失,并期望砚石能像青石峰一样永存,象征着文化和精神的长存。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砚石工艺的赞美,又有对资源保护的警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4)

程含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浈江石山歌

浈江石山不可模,如花如火如浮图。

群龙矫首薄霄汉,澄潭挺出新芙蕖。

玉笋经雨出林谷,旁无枝叶柯节疏。

毋乃南华老人恣狡狯,号召百怪来山砠。

惜哉不令李杜见,刻划形状无模糊。

昌黎南来不过此,子瞻垂老无全书。

坐令冷落岭峤外,纷纷名字随俗呼。

我欲题诗洗荒陋,笔力不逮韩与苏。

譬之击筑歌呜呜,谁欤听者能无狙。

形式: 古风

灞上偶成(其一)

秋风灞上老杨枝,策骑重来又几时。

我祇无心成厉揭,河流深浅自参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灞上偶成(其二)

晴烟瓦屋野人家,屋上青山一缕斜。

林树何嫌霜气拂,丹黄转得傲春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京邸屡谒翁覃溪先生鉴赏古帖并为题宋芝山所画陶园图(其一)

熙朝文献属公多,高卧云松静玉珂。

台阁于今闲白传,轩斋满壁画东坡。

挥毫遒绝人俱老,鉴古哑然昔半讹。

自愧王乔尘两舄,容携拜具礼维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