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洞如虚拳,拥肿类奇瘿。
槎牙老树身,相依以为命。
智士能用屈,榴皮胜毛颖。
先生倒啖馀,此正入佳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借代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共存关系的深刻感悟。开篇“空洞如虚拳,拥肿类奇瘿”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岩石或树木凹陷成洞的情景,其形状与手掌相似,或是树干上的突起如同瘤子,给人以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坚韧不拔的印象。
接着“槎牙老树身,相依以为命”两句,通过对槎牙(一种生长在树干上的菌类)与老树共存的情形,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依赖关系。这里的“相依以为命”强调了这种共生的重要性,不仅是物种之间,更体现了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第三句“智士能用屈”,通过提及“智士”的判断和运用,暗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运行规律的认识与赏析。这里的“屈”可能指的是竹子弯曲的一面,或是其他植物的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榴皮胜毛颖”一句,则通过将榴莲果实外壳的坚硬与细小物体(如花颖)的轻柔进行对比,描绘出一种质感上的对照美。这种对比不仅是视觉上的,也隐含了生命之美在于其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赞美。
最后两句“先生倒啖馀,此正入佳境”,则是一个转折点。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通过一种倒饮(可能指的是对山泉水的享受,或是对自然之美的全然沉浸)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致赞赏和融入。这一行字也许暗示着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宁静,即“佳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类事物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美学以及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不详
山亭种花厌脂粉,纯种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尽,四面蟠根培自稳。
捲舒风日闪流翠,滉滉清阴浸窗户。
烦君净拭湘竹床,著我横眠听秋雨。
墨池幻出虬龙蟠,徂徕山头烟雨寒。
胎禽独立衣缟缟,骨瘦西风拾瑶草。
灵根琥珀三千年,紫皇敕赐青城仙。
乘轩窃禄正自恶,何似归来一丘壑。
陈郎笔势并州剪,十幅生绡秋绿远。
老蟾欲作骑鲸游,推堕玉盘波底转。
谪仙濡袍窥采石,东坡醉客歌赤壁。
两翁已矣爱者谁,我欲扁舟擪长笛。
风吹黄沙石碛冷,霜苇无声弄寒影。
兵尘隔断衡阳云,溪藤捲送潇湘景。
芦花雪老菰米秋,芙蓉露下天悠悠。
阿奴呼起字不断,写出万斛江南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