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桐庐道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联“日暮烟岚路欲迷,山樱落尽见鼯啼”以黄昏时分的朦胧景象开篇,烟岚缭绕,山路难辨,山樱凋零,鼯鼠哀鸣,营造出一种凄清幽远的氛围。次联“林藏宿雨诸溪长,峡束长江万木低”进一步展开画面,雨水滋润后的森林更加茂密,溪流因之而显得更为悠长;狭窄的峡谷紧紧束缚着奔腾的长江,使得两岸的树木显得格外低矮。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后半部分“野老移家依碧嶂,松门无路访丹梯”转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野老(乡村老人)搬迁到青山绿水间居住,与自然和谐共处。而“松门无路访丹梯”则可能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追求功名之路的反思。最后,“漂零却忆当年事,一曲劳歌越水西”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回忆起往昔岁月,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通过一曲劳歌寄托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