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其二)

晚寒伫立,记铅轻黛浅,初认冰魂。

绀罗衬玉,犹凝茸唾香痕。

净洗妒春颜色,胜小红、临水湔裙。

烟渡远,应怜旧曲,换叶移根。

山中去年人到,怪月悄风轻,闲掩重门。

琼肌瘦损,那堪燕子黄昏。

几片故溪浮玉,似夜归、深雪前村。

芳梦冷,双禽误宿粉云。

形式: 词牌: 露华

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站立,忆起她轻描淡写的铅黛,初次遇见她如冰般清冷的气质。
她的绀色罗衣映衬着如玉的肌肤,仿佛还留有她吐气如兰的气息。
洗净了嫉妒春天的色彩,比小红在水边清洗裙子还要清新。
烟雾弥漫的渡口,她应该怀念过去的曲调,就像更换了叶子和根系的植物。
山中的那个人去年曾来过,那时月色静悄悄,风也轻轻,她独自关上了重重的门。
她的肌肤已憔悴消瘦,怎能承受黄昏时分燕子的打扰。
几片从故乡溪流漂来的玉片,像深夜归来的雪,落在了前村。
美好的梦境已经冷却,两只鸟儿误入了粉色的云彩中。

注释

晚寒:夜晚的寒冷。
铅轻黛浅:铅华淡妆。
冰魂:如冰般清冷的气质。
绀罗:深蓝色的丝织物。
茸唾香痕:轻轻吐出的香气痕迹。
妒春:嫉妒春天的美丽。
湔裙:清洗裙子。
怜:怜惜。
换叶移根:比喻生活或情感的变化。
琼肌:洁白如玉的肌肤。
燕子黄昏:黄昏时分的燕子。
浮玉:形容洁白的玉石。
粉云:粉色的云彩,象征梦境或幻想。

鉴赏

这首诗名为《露华(其二)》,出自北宋文学家王沂孙之手。王沂孙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与深远的情感寄托。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晚寒初冷、铅华轻浅等自然现象的精细刻画,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记铅轻黛浅"一句,便是将秋天特有的冷清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绀罗衬玉"则让人联想到层次分明的自然界中,色彩与质地的交织。

接着,诗人笔锋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净洗妒春颜色"一句,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胜小红、临水湔裙"则是说作者更喜欢这种淡雅脱俗的情景。

"烟渡远,应怜旧曲,换叶移根"这几句话,是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对自然界变迁的感慨。这里的"旧曲"和"换叶移根"都蕴含了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哲理。

下片则转入山中,"山中去年人到,怪月悄风轻,闲掩重门"展现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琼肌瘦损,那堪燕子黄昏"一句,通过对鸟儿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灵共鸣的情感。

最后两句"几片故溪浮玉,似夜归、深雪前村。芳梦冷,双禽误宿粉云"则是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细腻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刻画和个人情感的深入抒发,展现了作者清醒、超脱且充满哲理的情怀。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以朝鸡送樊氏兄弟效鲁直体作两绝(其二)

麈柄知君谈亹亹,鸡群笑我唤朱朱。

晓窗试渠作人语,绝胜蠹简用工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无题

桐孙枝有海潮音,玉指初调万籁沉。

烛影荧荧锁窗底,此时端欲见琴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再次韵(其三)

懒掷粗疏地上金,绝知环佩响璆琳。

歌功颂德今时事,侧听诸公出正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再次韵(其一)

岷江剑栈总宁居,闻道边头亦晏如。

猛士云屯方贾勇,胡儿莫送讲和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