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送刘朝宗随州学正(其一)》。诗中表达了一位官员辞官归隐,定居浔阳达十年之久的生活状态。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诗人在此地过着与世无争、闲适自在的生活。
首句“恳辞玉署投閒散”,描绘了主人公辞去朝廷官职,远离繁忙政务,选择过上闲适宁静生活的场景。“玉署”原指朝廷办公的场所,此处借指官职,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从忙碌的官场生活转向闲逸自在的田园生活的转变。
次句“一住浔阳遂十年”,点明主人公在浔阳居住的时间长达十年,强调了他在此地安逸生活的持久性。通过“遂”字,表达了主人公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和享受。
第三句“小郡近连䢵子国”,描述了浔阳地理位置的特点,靠近楚国,暗示了这里文化氛围浓厚,历史底蕴丰富。这样的环境为诗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最后一句“还将文学教英贤”,揭示了主人公在闲暇之余,不仅沉浸在文学创作之中,还致力于教育英才,将知识和文学的种子播撒给有志之士。这既体现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重视文学教育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