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山

伤心独立阳台望,暮雨凄凉宋玉情。

极目草深云梦泽,连天水阔汉阳城。

当年楚国山犹在,千古襄王梦不成。

往事悠悠魂已断,高唐今日有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阳台山》由宋代诗人范致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矛盾的思考。

首联“伤心独立阳台望,暮雨凄凉宋玉情”,开篇即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于阳台之上,望着暮雨中的一切,内心充满了哀伤与感慨,仿佛能感受到宋玉那种孤独而忧郁的情怀。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古代文人宋玉的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

颔联“极目草深云梦泽,连天水阔汉阳城”,转而描写眼前的自然景象。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草色深深,云梦泽的广阔无垠,与远处汉阳城的辽阔水域相连,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种宏大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赞叹,也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当年楚国山犹在,千古襄王梦不成”,将视角拉回历史,提及楚国与襄王的故事。尽管山川依旧,但历史上的美好梦想却未能实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落差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鸿沟的无奈。

尾联“往事悠悠魂已断,高唐今日有虚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往事如烟,过去的美好记忆已经破碎,只剩下空洞的名声作为纪念。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时代变迁、历史更迭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高唐今日有虚名”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现代人对历史遗迹过度商业化、过度关注其表面价值而非内在意义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以及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1)

范致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哲宗元祐三年,中进士,为太学博士,以祖送邹浩获罪停官。宋徽宗立,召为左正言,出郢州通判。崇宁初,召为中书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为侍读、修国史,寻除刑部尚书、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七年,以陕西五路经略使率兵勤王。宋高宗即位,徙知邓州,寻加观文殿学士,复知京兆府,因兵败失城,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绍兴七年,召复资政殿学士、知鼎州,行至巴陵而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 籍贯:福建建阳
  • 生卒年:?~1137年

相关古诗词

和公城

筑垒山前捍道冲,保全黎庶著仁功。

寒鸦也解知恩泽,来往飞鸣古堑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甑山城

朱伺屯兵古战场,甑山城堞久凄凉。

閒来搔手高冈上,万里碧天秋思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雨晴登楼

自从南北避胡尘,怀抱衰残不复新。

万里家乡常入梦,一帘风雨最关春。

红疏绿暗能伤客,江静山明却慰人。

老去也知登览倦,闭门僵卧动经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泛松江

黛泼峰峦安用染,镜澄湖面不须磨。

已惊张翰鲈如玉,想见西施髻如螺。

目断楼高知水阔,云开山尽见天多。

吾家本是烟波主,好律渔翁一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