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蒋文藻与友人丹丘先生一同拜访了萧山的竹林寺,在此留下了醉意盎然的题壁之作。诗中的“门径萧萧竹半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竹林寺清幽的环境,竹影婆娑,池水微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喜逢新夏亦秋时”一句,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与心境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和喜悦。接着,“长林不卧嵇中散,古字犹存张即之”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嵇康和张即之的故事,暗喻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如同嵇康般不为名利所累,又如张即之般在古字中寻得精神寄托。
“潮打山城钟渡水,雨飘轻阁燕防儿”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潮水拍打着山城,雨滴轻柔地落在阁楼之上,燕子在空中飞翔,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最后,“一尊除却真閒事,醉著瞿昙是阿师”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尘世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将佛陀视为自己的导师,体现了其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美和禅宗智慧的深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