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燕南还金陵采石丁家洲次韵(其二)

布帆又过望夫峰,今度南归喜得风。

犀炬已消馀夕燐,锦袍不朽照晴虹。

物繁稍见丰年象,戍尽方知治世功。

五十年前翁记否,只应江浪至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吴存的《自燕南还金陵采石丁家洲次韵(其二)》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北方返回金陵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布帆又过望夫峰,今度南归喜得风”,开篇即点明行程,布帆代表简朴的行船,望夫峰则寓含着对家乡的深情凝望。诗人乘风破浪,南归途中,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期待,风助舟行,象征着旅途的顺利。

颔联“犀炬已消馀夕燐,锦袍不朽照晴虹”,犀炬和夕燐都是古代照明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过去的岁月和经历。犀炬燃尽,夕燐消失,意味着旧事物的结束;而锦袍不朽,晴虹照耀,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永恒存在。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合,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颈联“物繁稍见丰年象,戍尽方知治世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繁荣景象,诗人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国家治理的成效。戍尽,即边防士兵归家,象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治理成就的认可。

尾联“五十年前翁记否,只应江浪至今同”,诗人以一个假设的问题引出对历史的回顾,五十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江浪依旧,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一联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永恒不变自然法则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与对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143)

吴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字:仲退
  • 籍贯:元鄱阳
  • 生卒年:1257—1339

相关古诗词

自燕南还金陵采石丁家洲次韵(其三)

疏凿当年费五丁,洲名犹足记江程。

梦松觉后海潮落,化鹤归来沙月明。

万古文章无泯灭,百年陵谷有迁更。

谁知鸥没鸥浮处,听得朝阳老凤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庐山下

白鸟双飞入镜奁,千帆径度午风恬。

大姑波濯生尘袜,五老云开捲雨帘。

梵呗仙音专地胜,林霏野色挟秋严。

八年不见宫亭水,小注清泠入砚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挽黎芳洲

当年赤手夺青衫,风引蓬莱碧海帆。

师道晚行文学事,泽民空署法曹衔。

苔迷车马平生迹,尘锁诗筒旧日函。

莫恨芳洲秋色晚,珑璁玉树总非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程昭伯示宗人宗野甲寅送别诗次韵

北去南来日月茫,发毛雪白视荒荒。

不辞万里归舟晚,坐愧诸公赠墨香。

老我无书上光范,何人有酒博西凉。

无端昨夜松间梦,犹逐飞云到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