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逃席》是清代诗人林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逃席后的独特心境与所见所感。
首联“逃席原无仇饷情,向来意兴实纵横。”开篇即点明诗人逃席并非出于对宴席的反感或敌意,而是其内心情感的自由奔放,不受约束。这里的“席”不仅指宴会之席,也暗喻着社会规则与束缚,诗人以逃席这一行为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传统礼俗的某种反叛。
颔联“登楼自借清宵赏,不饮甘当恶客名。”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逃席后的心境。他独自登上高楼,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清幽,选择不饮酒,甘愿被冠以“恶客”的名号,这既是对自我个性的坚持,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戏谑与挑战。
颈联“虫穴书明骄月亮,鸟摇林动误风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月光下,虫穴中的光线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存在;而远处的树林中,鸟儿的摇动误引起了微风的吹拂,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尾联“归途此物犹堪念,塘水荒寒野蛤鸣。”诗人从高楼回到地面,沿途所见的景象仍让他心生感慨。塘水在夜晚显得荒凉而寒冷,野蛤的鸣叫更添了几分凄凉。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冷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逃席这一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描写,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