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自挽二首》之一,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诗人以“肠付饥乌肉付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消逝与归于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坦然接受。接着,“勿为厉鬼闹东鞮”一句,告诫自己即使灵魂不再,也不要做扰乱他人安宁的鬼魂,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寒冰热铁家常饭,马腹驴胎尔稳栖”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内心的平静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短暂和平凡的接纳。
“心大不须皈净土,骨残倖免梦中闺”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认为心灵的宽广无需依赖外在的宗教信仰,即使肉体消亡,也不必陷入虚幻的梦境,强调了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和对精神独立的坚持。
最后,“纤毫锐气销难尽,祇恐长天化作霓”两句,诗人以锐气难尽、长天化霓的想象,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创造力永不消逝的信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释函可对生命、死亡、自我、自由等主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