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芦花,和夫子

秋意酿寒汀,正萧萧、响到连番凄切。

一片白云深,波心冷、洗出亭亭清洁。

浔江客去,琵琶声断愁时节。

一幅轻帆斜卷处,洒出漫天晴雪。

应怜鬓影摧残,感韶华、好与愁人共说。

清影覆横塘,西风紧、吹动澄波千尺。

归鸿嘹唳,一声叫彻长天阔。

望断伊人何处也,凄绝一闺霜月。

形式: 词牌: 南浦

鉴赏

这首《南浦·芦花》以芦花为题,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凄美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氛围。

首句“秋意酿寒汀”,点明了季节与地点,寒汀即寒冷的水边之地,秋意浓厚,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寒冷与萧瑟。接着,“正萧萧、响到连番凄切”一句,运用拟声词“萧萧”,生动地描绘了秋风拂过芦苇丛时发出的凄凉声响,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一片白云深,波心冷、洗出亭亭清洁。”这一句转而描写远处的白云与清澈的江水,通过“洗出亭亭清洁”这一比喻,既赞美了芦花的高洁,也暗示了诗人对纯洁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浔江客去,琵琶声断愁时节。”浔江,泛指江河,此处借指诗人所在的江边。琵琶声断,象征着离别与哀愁,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一幅轻帆斜卷处,洒出漫天晴雪。”轻帆斜卷,描绘了船行江面的动态之美,而“洒出漫天晴雪”则以雪喻雨,形象地表现了江面上细雨蒙蒙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应怜鬓影摧残,感韶华、好与愁人共说。”诗人由景及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孤独与忧伤。

“清影覆横塘,西风紧、吹动澄波千尺。”清影覆盖在横塘之上,西风紧吹,波浪翻涌,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归鸿嘹唳,一声叫彻长天阔。”归鸿,即南飞的大雁,叫声嘹亮,穿越广阔的天空,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望断伊人何处也,凄绝一闺霜月。”结尾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孤独与寒冷时的凄凉心境。霜月,象征着寒冷与寂寞,与开头的“秋意酿寒汀”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南浦·芦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感悟与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

张绉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水仙,同若绮妹作

兰闺深窅。正画帘不卷,烟篆低袅。

整日相看,玉骨娉婷,清绝小窗晴晓。

陈王曾识凌波步,想一样、盈盈娇小。

是谁将、倩影移来,化作一枝香草。

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

洗净铅华,展尽芳心,只有闲愁未了。

孤根已分随冰雪,莫更被、东风吹老。

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

形式: 词牌: 疏影

高阳台.和若绮妹咏菊

淡月帘栊,轻阴篱角,一枝欲擅秋光。

倩影欹风,谁怜三径幽芳。

梅英销尽春如梦,恰亭亭、独傲清霜。

记年时、香袅云鬟,酒泛瑶觞。

天涯回首空怊怅,纵凭高凝睇,云树苍苍。

却羡清吟,心情耐得凄凉。

秋深一例萧萧雨,恐相逢、错认啼妆。

更消它、几度凉飙,几度斜阳。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南浦.见雪。和夫子

云密酿重阴,恰纷纷、满地惊看飞絮。

银押正深深,西风紧、一样萦帘欹舞。

沾衣惹袖,曲阑竟日愁凝伫。

只恐长空迷雁影,远信莫教频误。

应怜三径萧疏,好凭它、点缀琼林玉树。

瘦影怯清寒,低徊处、依约南枝初吐。

新词一阕,彩毫妙拟梁园赋。

幽怨重重和泪写,凄绝数声杜宇。

形式: 词牌: 南浦

壶中天慢.病中感怀

楼头雁字,却回风惊起,哀鸿嘹唳。

不管离人肠欲断,酿做一天愁思。

扇已迎秋,蝉还泣露,一例添憔悴。

飘零倦客,啼鹃省得深意。

堪叹梦影匆匆,韶华易老,雨溅飞花碎。

有恨只应和泪咽,回首旧游难再。

隙月留辉,残灯恋影,耿耿心如醉。

漏声听彻,独怜欹枕无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