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文徵明研》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文徵明研的描绘,展现了对文房四宝之砚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衡山十四字留铭”,开篇即以“衡山”点出砚台的来历,暗示其材质珍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十四字留铭”则强调了砚上刻有的文字价值,不仅美观,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抽思能生翰墨馨”,这一句赞美了砚台的使用能够激发书写者的灵感,使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浓郁的墨香,寓意着文人墨客在使用此砚时,文思泉涌,创作出佳作。
“棐几恰供宣席用”,“棐几”指的是用榧木制成的书桌,这里用来形容砚台的摆放位置恰到好处,既适合书写,又不失雅致。同时,“宣席”一词借指文人雅士的聚会场合,暗示了砚台在文人社交中的重要角色。
“高轩不共白云停”,“高轩”比喻高雅的居所或场所,此处暗喻砚台虽置于高雅之地,却并不与云中之白鹤(象征隐逸或超脱)相呼应,意在强调砚台的独特性和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器具,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文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徵明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