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其二)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山水依旧未变,时光匆匆不肯停留。
百年生涯如一瞬,五福盛景换代王囚禁。
同事比肩岑、范,德行业绩让前人汗颜。
只能让愚钝的我守着,偶尔长啸一声稍作休息。
回想过去二十年,进退去留非人力所能左右。
年岁和身体交给天意,残缺破损无法修复。

注释

山川:山脉河流。
不改:依旧未变。
旧:旧时。
逝:流逝。
百年:一生。
俯仰:短暂时间。
五胜:五福。
更:更换。
王囚:帝王被囚禁。
同僚:同事。
比岑、范:与岑、范相比。
德业:品德和事业。
羞:感到羞愧。
坐令:只能使。
老钝:愚钝。
守:守候。
啸诺:长啸一声。
少休:少许休息。
出处:进退去留。
非人谋:不由人力决定。
齿发:年岁和头发。
付:交给。
天公:天意。
缺坏:残缺破损。
不可修:无法修复。

鉴赏

此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通过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功名与岁月流转之间的关系。诗人的心境是复杂的,他既有对往昔荣辱的回顾,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认同,更不忘表达对未来某种期待。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开篇即以深远的时空感慨为基调,山川象征永恒,而岁月却在不断流逝,这是自然界与人类命运的强烈对比。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诗人通过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和变迁,表达了个人生命短暂而功名易失的无奈。百年不过弹指之间,而世事沧桑变化却让人难以把握。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这里诗人自比于古代的贤臣,比如岑彭和范仲淹,表达了对自己的功绩感到不足,甚至对不上古人的期望表示羞愧。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宿命感,似乎一切都在天定的轮回中进行,而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不过是暂时的停留。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这两句则是在反思过去二十年的经历,诗人感到自己的遭遇并非个人所能规划,这里包含了一种宿命论的思考。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最后两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不可逆转性的感慨。人的牙齿和头发都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丧失的,而一旦损坏,便无法恢复,这又一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自然永恒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一)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

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二)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三)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枝开。

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四)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

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