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楼外四垂晴霭”,以“四垂”二字形象地勾勒出远处楼阁四周被轻柔的云雾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开阔的氛围。“晴霭”二字则点明了天气的晴朗,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接着,“帘前一饷清风”一句,将视线拉近至室内,通过“清风”二字,不仅描绘了微风吹过帘幕的轻柔感觉,也暗示了室内主人可能正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舒适。这里的“一饷”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后两句“更倚危栏北望,岷山半出云中”,将视角再次拉远,转向北方的岷山。诗人选择在高处的栏杆上倚望,不仅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也通过“危栏”二字强调了观景地点的高度,从而使得视野更为辽阔。岷山半隐于云雾之中,既展现了山的雄伟,也赋予了画面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由近及远、从内而外的空间转换过程,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