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开篇"微雨樵蒸烟起迟,一官抛去久忘机",通过细雨中的炊烟和早已荒废的官职,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与超脱。
接着"门多杂树闻蝉早,家近青山见客稀",诗人将自己的居所描绘得如同世外桃源,门前的杂树间传来蝉鸣之声,而家旁青山则使来访者变得稀少,这些都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药臼每移斜日晒,荻船常趁便风归"一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利用。药臼在斜阳下被移动,而荻船则随着风势而归,这些都是生活情趣的体现。
最后"生来未觉疏琴史,冰簟苔樽在石矶",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世事的淡漠,以及自己与世俗隔绝的心境。这里的“疏琴”可能是指琴瑟不调,象征着历史的残缺和不和谐,而冰簟(即冰冷清澈)苔(即地衣,常生于石上)樽(古代酒器),则是在石矶间,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