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寒冷的书斋中夜以继日地研读经典的情景。首句“穷经夜焚膏”点明了主人公为了深入理解经典而不惜通宵达旦,甚至不惜燃烧油灯来照亮书页。接着,“晷短叹冬日”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对季节变换的感慨,暗示着学习的时间有限,而冬季的短暂白昼更显珍贵。
“孤影恋馀光,趺坐寒斋寂”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即使周围环境寂静无声,他依然如痴如醉地阅读。这里通过“孤影”与“馀光”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接纳。
“冥思圣途远,时迈恐无及”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追求知识道路上的遥远与艰难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他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理想的学术境界。
最后,“假寐竟忘疲,匡床散缥帙”描述了主人公在疲惫之时,甚至在打盹时也难以摆脱对知识的渴求,以至于忘记了身体的疲惫。他将书籍散放在床边,表明了他对学习的全身心投入和对知识的无限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学者为追求知识而不畏艰难、不辞辛劳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学术道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