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藏书感赋(其一)

人生贵适情,长物皆为累。

读书不在多,安用罗箧笥。

长安号人海,自昔居不易。

矧经丧乱余,岂有立锥地。

馈贫亦虚言,腹枵难煮字。

饥驱匪自由,顾此焉舍置。

一身已赘疣,四海方糜沸。

复壁无深藏,兼两重劳费。

儿曹惜手泽,甲乙为标识。

谁知丹墨痕,中有沧桑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郭曾炘的《检藏书感赋(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首句“人生贵适情”强调了情感满足的重要性,认为物质过多反成累赘。接着,“读书不在多,安用罗箧笥”表明诗人认为知识积累并非单纯追求量的积累,而是要注重质的提升,不必过于囤积书籍。

“长安号人海,自昔居不易”暗指京城生活艰难,即使在太平时期居住也非易事,更不用说经历战乱后的困顿。“馈贫亦虚言,腹枵难煮字”进一步揭示了生活的艰辛,贫困使读书成为空谈,饥饿驱使人无法静心阅读。

“饥驱匪自由,顾此焉舍置”表达出诗人无奈的选择,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对书籍的热爱。“一身已赘疣,四海方糜沸”描绘出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个人如同赘瘤,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复壁无深藏,兼两重劳费”写出了藏书不仅占用空间,还带来额外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最后两句“儿曹惜手泽,甲乙为标识。谁知丹墨痕,中有沧桑泪”,诗人感慨书籍中的字迹不仅是文字,更是岁月的痕迹和历经沧桑的情感寄托。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58)

郭曾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检藏书感赋(其二)

吾家黄璞里,通德存赐书。

远宦偶归来,什九饱蠹鱼。

先畴无一亩,安得带经锄。

春曹三十载,退食鸡栖车。

阅肆掠剩残,累积寸与铢。

一日未释卷,寝馈与之俱。

亦知玩物戒,聊胜博弈娱。

甬东天一阁,吴下士礼居。

小大相挈较,潢潦于江湖。

万钱愁塞屋,措大真穷途。

形式: 古风

检藏书感赋(其三)

延秋夜啼乌,达官尽避走。

栖栖复皇皇,可笑丧家狗。

妻孥亦何知,作计随人后。

旅琐悲焚巢,自贻复谁咎。

失火贺参元,吾思柳子厚。

区区保丛残,无异千金帚。

长恩独何事,殷勤为我守。

炳烛念余光,雅意宁忍负。

岁除修阙典,会当酬杯酒。

泊宅无安居,此愿竟偿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检藏书感赋(其四)

欧风日东渐,学说竞趋新。

莘莘黉舍子,六籍谁复亲。

《法言》久覆瓿,《论语》可代薪。

迂儒不解事,矩薙守先民。

庄生尝窃笑,章甫适文身。

徒然抱残缺,终恐委灰尘。

祖龙恣焚坑,孔壁未尽湮。

吾观今日事,酷烈甚暴秦。

浮生无百年,遘此大化沦。

成毁何足道,掩卷潜悲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芦台聂忠节祠

尚有荒江庙貌留,同时淮将已无俦。

鼓鼙今日思应晚,萋菲盈庭死亦休。

朝士可怜黄菜叶,路人犹唱白符鸠。

英灵不泯知遗恨,坐看支祈鼓浊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