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刘启秀的《游东竺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画卷。首句“行行水石间,曲径入东竺”展现了诗人沿着蜿蜒小路深入山中的情景,环境清幽。接着,“轻风散朝岚,可以纵远目”写出了早晨山间的清新气息和开阔视野。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自然景色:“闲云堕粉白,古松凝黛绿”,闲适的白云如粉黛般飘落,古老的松树则苍翠欲滴,色彩对比鲜明。接下来,“盘山云三盘,其势似未足”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山势的险峻。
“众水无心流,屈曲同赴谷”表现了水流的悠然自得,仿佛有其自身的节奏。诗人的情感也随着山水起伏,从“远翠若有情,霏微落春服”的感叹,到对桃源般隐逸生活的向往。
“沙鸡啄斋堂,松鼠穿佛屋”描绘了山中动物的自由生活,与世隔绝的氛围更加强烈。诗人在此时顿悟人生哲理:“忽悟身世间,何曾有荣辱”,认识到世俗的荣辱并非生活的全部。
最后,诗人以对比收尾:“昨日山下人,闲愁几万斛”与“今日山中客,洒然脱羁束”表达了从世俗烦恼到山林解脱的心境转变,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