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叶来自东,路在沧溟中。
远思日边国,却逐波上国。
问法言语异,传经文字同。
何当至本处,定作玄门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谟所作,名为《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佛法传播的一种期许。
“一叶来自东,路在沧溟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落叶随波漂泊而来,象征着最澄上人从遥远的东国(日本)归来的旅途。沧溟,即广阔无垠的大海,形容其路途之长。
“远思日边国,卻逐波上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在日边(日本)的思念,以及他追随波涛而行,穿越重重山海到达目的地的情景。这里的“却”字表转折,强调了追逐之难。
“问法言语异,传经文字同。” 这两句说明尽管中日之间语言文化有所差异,但佛家的教义和经文却是相同的。这反映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教义具有超越国界、语言的普遍性。
“何当至本处,定作玄门宗。”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到来后的期望,希望能共同研究和传播深奥的佛法(即“玄门宗”),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佛教文化交流的一种美好愿景。
不详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万乘凄凉蜀路归,眼前珠翠与心违。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绝粒空山秋复春,欲看沧海化成尘。
近抛三井更深去,不怕虎狼唯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