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冬曾未上瀛台,才见春旸冻又开。
流水是冰澌既尽,昨宵犹为听冰来。
这首诗名为《澌冰》,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诗中描绘了一幅冬季严寒到春天解冻的景象。首句“一冬曾未上瀛台”暗示了诗人可能长时间未能外出,直到春天来临,冰雪仍未完全消融。“才见春旸冻又开”写出了春天阳光初照,冰雪开始融化的情景。接下来,“流水是冰澌既尽”进一步描绘了流水中的冰块逐渐消融殆尽的过程。最后一句“昨宵犹为听冰来”则以听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冰块破裂声的回忆,暗示了春天到来的动态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季到春季自然环境的转换,以及诗人对这种转变的敏感与体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不详
三年臣里许邻东,度度窥墙隔几重。
徒结中衣双绢白,可期沧海一桑红。
高唐暮雨云初出,洛水微波佩岂通。
只有无生能赠我,芳华虚自寤春风。
时雨濛濛,自西及东。日月所至,罔不率从。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惟川冲冲,惟山崇崇。允执厥中,臻于大同。
眼底莺花历乱时,不分红紫与黄骊。
馀年心力俱抛尽,日听金铃度柘枝。
于皇上圣,临御有赫。洪流汤汤,弗降弗辟。
命于帝庭,纂服是膺。随山浚川,海宇攸宁。
五服既宅,贡有常职。恩覃遐荒,惟帝之力。
元圭告功,敢不承式。地平天成,垂休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