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一首(其十四)

一人高高峰顶立,一人深深海底行。

不是与人难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翻译

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另一个人在深海中潜行。
并非他与人群难以相处,而是他追求的是黑白分明的生活态度。

注释

高峰顶立:形容人在高处站立,象征地位或境界高远。
深深海底行:比喻人在底层或深处默默工作。
难共住:指难以融入大众生活。
缁素:黑色和白色,这里借指世俗的黑白是非。
要分明:强调对是非、正邪有明确的立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智愚的作品,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深刻的禅意。"一人高高峰顶立"象征着修行者超脱世俗,站在精神的高峰,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觉悟;"一人深深海底行"则暗指另一类人在世俗生活中沉潜,默默承受艰辛,不求显眼。"不是与人难共住"表明修行者并不排斥尘世,而是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大都缁素要分明"则强调黑白是非的界限,即使在修行中,也要保持对善恶的清晰认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两种不同路径:一种是出世的清修,一种是入世的隐忍,但无论何种选择,都要求个体坚守自我,明辨是非。这种禅宗的智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三)

夫蛊者最灵通,不期而会,不约而同。

拶著崖崩石裂,抛出金圈栗蓬。

惊倒露柱,嚇煞灯笼。

不知何处毒种,元来门里有虫。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一)

一气潜回,百昌萌动。

君子道长兮露柱咨参,小人道消兮灯笼作舞。

义出丰年,道复太古。

国师欢喜问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

平生好攻禅病,不知病是道源。

要知道源端的,直须陆地行船。

因思大唐裴相国作圆觉经一序,一字一义,耸动人天。

又思本朝温国公制解禅颂六篇,一褒一贬,口业昭然。

匪伊自绝夙种,佛亦不度无缘。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一首(其九)

观东震旦,有大乘根器,逾海越漠而来,远赴梁朝丹阙。

一言契合,如春卷衣。

北面折苇问津,信知桂谶不诬人。

追思严讳,炊黍鲙芹。

流水希声弦欲断,不知将底续芳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