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夜坐示门人许子工虞

悲风夜不息,微妙生虚空。

心迹双阒然,端倪在其中。

理岂群动违,性与孤明通。

庭光付流月,林籁归疏桐。

馀香一丝温,缭绕游无穷。

捷疾追所晤,起灭何匆匆。

酌水知湖波,举似将毋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于包山之上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悲风夜不息”,以悲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夜晚的深沉与静谧。接下来,“微妙生虚空”一句,将注意力引向了无形的虚空之中,暗示着宇宙的奥秘与深邃。

“心迹双阒然,端倪在其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同时又隐约透露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追求。“理岂群动违,性与孤明通”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为自然法则与个体心灵是相通的,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庭光付流月,林籁归疏桐”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林间微风轻拂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光影与声音,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节奏。而“馀香一丝温,缭绕游无穷”则以余香的袅袅不绝,象征着美好记忆或情感的持久与深远。

“捷疾追所晤,起灭何匆匆”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最后,“酌水知湖波,举似将毋同”以水波比喻人心,通过饮水可以感知湖面的波动,以此来表达通过内心体验来理解世界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共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哲思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12)

刘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粤东黎子美周

翡翠生炎州,光彩何陆离。

珊瑚湛海南,灼烁生奇枝。

黎子美无度,冰雪为标姿。

罔象寄心想,尔雅摛文辞。

清芬齿牙间,披襟散凉飔。

骤合意倾倒,乍离中踟蹰。

罗浮七十二,峰峰助支颐。

愿乘云霞色,往映双峨眉。

形式: 古风

方池

方池不种荷,亦少蒲菡萏。

惟有梓树花,纷纷落红糁。

风波永不生,寸心默相感。

形式: 古风 押[感]韵

寄王处士遥苍

自我去城阙,子亦栖亩丘。

一舍道岂远,锋镝迷所投。

耦耕判沮溺,辟径违羊求。

凌晨起眺听,登我池北楼。

疏梅吐冷艳,小鸟鸣啁啾。

春风吹户外,念子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舟经横塘忆桐江旧游

轻舟何摇摇,来自青溪曲。

层崖落深翠,新波湛空绿。

我家渐水东,一川接天目。

对此颇相似,殊令幽思足。

将携素心人,共著桐君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