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贞节四咏(其四)旌门》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对“百年贞节”这一主题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女性贞洁品质的赞美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将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与道德风范融入其中。
首句“百年贞节被新旌”,开篇即点明主题,百年坚守的贞洁美德在新的表彰中得到了彰显,表达了对贞节女子品德的肯定与赞扬。接下来,“海若山灵恨始平”一句,以神话中的海神和山神之恨消散,象征着对贞节女子美德的普遍认同与尊重,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与进步。
“国士共高滂母义,路人犹指孟姜城”两句,通过“国士”与“路人”的对比,强调了贞节美德不仅受到贵族和知识分子的推崇,也得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可,体现了贞节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和普遍价值。
“已无泪可斑湘竹,惟有心堪付史评”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贞节女子的美德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却能永载史册,成为后世评价与传颂的对象。这里巧妙地将湘妃竹与历史评价相联系,寓意深远。
最后,“千古神游九泉下,照人肝胆正分明”两句,表达了对贞节女子灵魂的崇高敬仰,即使在九泉之下,其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意志依然能够照亮人心,激励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贞节美德的赞美与敬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风尚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