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废刹临官渡,香台夜景澄。
僧言龙火焰,却是打渔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废刹临官渡",开篇点出地点,一座废弃的寺庙坐落在河边的渡口旁,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香台夜景澄",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香烟袅袅的佛台上,月光洒落,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宁静清澈。
"僧言龙火焰",诗人听到僧人的讲述,将远处闪烁的灯火比喻为龙火,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是神话中的龙在暗夜中燃烧,给寂静的废墟带来一丝奇异的生气。然而,"却是打渔灯"揭示了真相,原来那些并非龙火,而是渔夫们夜间捕鱼时使用的灯火,这样的转折使诗意更为生动,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废刹为背景,通过僧人的解说,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展现出明代文人杨慎对于自然与人间烟火的独特观察和细腻情感。
不详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流盼转相怜,含羞不肯前。
绿珠吹笛夜,碧玉破瓜年。
灭烛难藏影,洞房明月悬。
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
妆罢金星出,歌残璧月低。
留欢夜未足,恨杀汝南鸡。
银甲卸弹筝,花从玉指生。
逡巡捲罗袖,掩抑捧金觥。
莫摘相思子,琼枝最有情。
巫山花巳红,楚水波新绿。
两两浣沙人,照影斗妆束。
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