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素手深知花重,罗帏更耐香寒。
玉笙吹彻暮凭栏,消得春风一半。
淡月黄昏常待,清霜晓梦无端。
水晶帘外影相看,不被红云遮断。
这首《西江月·梅花》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独特风姿与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
“素手深知花重”,以“素手”开篇,暗示了梅花的洁白与高雅,仿佛是女子纤细的手轻轻触摸,感受到了花的重量与质感,引人遐想。
“罗帏更耐香寒”,罗帏,指的是绣有花纹的帷帐,这里用来形容梅花在寒冷中依然散发出香气,坚韧不屈,耐寒而香。
“玉笙吹彻暮凭栏,消得春风一半”,玉笙,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诗人吹奏的音乐,将梅花与春风联系起来,表达了梅花在春风吹拂下绽放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淡月黄昏常待,清霜晓梦无端”,淡月和黄昏,清霜和晓梦,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展现了梅花在自然界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水晶帘外影相看,不被红云遮断”,水晶帘外,影子相看,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的影子比作水晶帘外的光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强调了梅花的纯净与独立,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自我。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美丽与坚韧,以及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不详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
淡烟深柳晚来风,结伴采芙蓉。
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
藕花裙湿鬓云松,人在落霞中。
缓约双纹,绣被私寻,独见香鞋。
金荷粟小背妆台,暗处销魂犹在。
昔喜春风到日,今愁秋月来时。
已抛莲菂见菱丝,心事牵云带水。
秀靥宜春面,碧云■、好风透乱。近阑干、素影承纨扇。
犹记得月中见。小语风情温软,玉枕凉、轻分一半。
问绛河浅,怎禁得鹊桥断。
绛纱爱把黄金缕,鬓影清香袖。
一晌又重阳,满目云山,不待人归后。
江天落雁垂垂久,好景知依旧。
不是怨黄花,只为离人,误得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