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忠甫初见菊开

积雨晓放霁,红日照我帷。

起来步幽蹊,金蕊灿朱扉。

芳姿自妩媚,微香袭人衣。

令节无多日,更宜拥培之。

三径岂不富,最喜先开枝。

此意谁领解,惟有渊明知。

子诗正芳润,白露与俱滋。

未□泛杯酌,且要涤甘肥。

落英行可餐,乐哉遂忘饥。

形式: 古风

翻译

连日阴雨后清晨放晴,红日温暖照进我的帐帷。
我起身走在幽静的小径,金色花蕊在朱红色的门扉上闪烁。
花朵的美丽自然动人,微弱的香气飘过,沾染在我的衣物上。
美好的节日时日不多,更应珍惜,悉心呵护。
虽然园中小径并不贫瘠,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早早绽放的枝头。
这份心意谁能理解?只有深思熟虑的你懂得。
你的诗如花朵般清新滋润,白露为其增添生机。
还未举杯畅饮,先要洗净尘埃,品味甘甜。
落花可以当作美食,如此快乐,让我忘了饥饿。

注释

积雨:连续下雨。
霁:放晴。
帷:帐帷。
幽蹊:幽静小径。
金蕊:金色花蕊。
朱扉:朱红色门扉。
令节:佳节。
拥培:呵护。
三径:园中小径。
先开枝:早开的花朵。
渊明:陶渊明,古代诗人。
芳润:清新滋润。
白露:清晨的露水。
滋:增添生机。
泛杯酌:举杯饮酒。
涤甘肥:洗净尘埃,品味甘甜。
落英:落花。
餐:当作食物。
乐哉:多么快乐。
忘饥:忘记饥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菊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诗人在细雨过后,早晨醒来见到红日照耀,感到心情舒畅,便起床走进庭院的小径去欣赏那些金黄色的菊花。这些菊花不仅色泽鲜艳,而且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沾湿了诗人的衣襟。

诗人提醒自己,菊花盛开的时节不会持久,应该珍惜这短暂的美好,加以培养。诗中的“三径岂不富”表达了诗人对自家庭院中菊花丰富多彩的赞叹。而“最喜先开枝”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早开菊花的特别偏爱。

接着,诗人感慨地问,这样的美好谁能真正领会,只有心灵深邃的人才能理解。随后,诗人自信自己的诗作正值风味浓郁,与晨露一同滋润。这不仅是对诗艺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长久流传。

最后两句“未□泛杯酌,且要涤甘肥。落英行可餐,乐哉遂忘饥。”则表达了一种享受生活、品味美好的情怀。在这里,“未□”处应为“酒”,意为尚未将酒倒入杯中去品尝,但已迫不及待想要清洗那些肥甘厚重的食物,感受其中的滋味。而“落英行可餐”则是说散落的菊花也能像佳肴一样享用,这种生活中的小乐趣,让人忘却了饥饿,也忘却了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中简单快乐的珍视。

收录诗词(30)

冯伯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约同僚游佳阴(其一)

老木垂垂绿覆栏,栏前髣髴见山□。

尽教富贵饶公等,未许林泉□数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约同僚游佳阴(其三)

□□时山漏夕阳,下山草木响□□。

□来望到山尽处,一片明冰□□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观涨

孤城如深村,过客绝轮鞅。

江流卷初霁,晚风纳微爽。

我来适幽怀,新涨逸远响。

汀没鸥鹭翔,牧罢牛羊上。

郡古安陋朴,事简谢鞅掌。

小酌便陶然,倚栏送轻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季春下浣游南龛

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

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

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

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

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

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